为什么你的孩子能考上一本

北京儿童皮炎医院 http://pf.39.net/bdfyy/zjft/210410/8833148.html

每到寒假,我都会接到不少家长的询问:怎么样让孩子利用寒假成绩提升,弯道超车?

今天我要说些大实话,家长们听了可别急眼。

咱们让孩子考高分目的是什么?90%的家长都是奔着那几所好大学去的。现在说法变成了”双一流”,其实咱都知道换汤不换药,还是以前那些、。

谁能考上呢?先看看年各省高校录取率。

全国平均值是个人里面出来大约3个,在安徽、河南、贵州几个高考地狱级难度的省份,个人里面也就1个人,能脱颖而出。

看看孩子学校,按班额50个人来算,在全班首屈一指都不一定能与名校结缘。环顾周围,咱们家孩子什么程度家长心里都清楚。

如果成绩不能排在班级前几,后面不出现奇迹的话,基本上也就是上普通大学过普通人生。

回到寒假这个弯道上,多少孩子卯足了劲想要来个黑马逆袭。但是如果按部就班、亦步亦趋跟在别人步子后面,艰难前行。

那凭什么超越别人进入前2%?

高考不是培养机制,只是筛选机制。筛选出来的是,谁智商更高谁更努力谁更有方法。

那些被幸运之神点中的孩子都做对了什么呢?首先关键的一个因素是,在什么样的高中读书?

现在从初升高的时候就开始5:5分流,鸡娃派们说:从小学就要开始努力,不能成为被分流的进职高的50%。

所以,多少孩子在父母的殷勤期盼下,寒窗苦读十几年,往往提前透支了学习的热情。

其次,在学科选择上,理科需要逻辑能力强,文科需要领悟力和记忆力好,遇上了自己擅长的领域,孩子便如鱼得水,更容易取得好成绩。

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因素:天赋。同样的老师,同样的课堂,学习结果可能相差甚远,就是学习天赋的区别。

看下来,95%的家长所作的努力,所焦虑的事情,都是没用的。跟孩子为了没写完作业斗得鸡犬不宁,都是没必要的。

清华副教授曾有过一段刷屏的言论:我的孩子正势不可挡地成为一个普通人。在疫情正在肆虐的当下,再也没有比“当一个健康的普通人”更美好的愿望了。

如果能在普通的千篇一律之中,再去挖掘些独特的千姿百态,更是锦上添花的聪明做法。

假期就是用来挖掘孩子亮点,探索各种可能性的。

去看些学习以外的书,理财的、哲学的、科幻的、甚至游戏类的,找到孩子真正热爱所在,去试错,去重来。

去策划一些活动,登山团、过年庆典筹划组、过年礼物争夺赛,把所学融入其中,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

与更多的人和世界做链接,聊天、劳作、参与其中,看到人生更多的可能性,听到更多生命绽放的艰难或洒脱。

……

放下“更高、更快、更多”的竞赛执念,找到一个合适的、舒服的、恰如其分的位置,把自己妥妥安放。

不幸的人都在走别人的路,而幸福的人都在另辟蹊径。

人人都在努力做最高大的那棵杨树的时候,他去做一棵结满果子的枣树;人人都在奋力冲刺力图超车的时候,他去满怀热情开一条悠长的山间小路。这就是另辟蹊径。

家长的使命是什么?不是非要把一棵小草培养成苍天大树,而是要把一颗小草培养成一棵美好的小草,一棵健康的小草,一棵有自己独特价值的小草。

即便孩子终其一生无法成为拔尖的那2%,但他活得自由畅快,谁能说这不是一种成功的教育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fengkj.net/pqyss/1056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