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纵观历史,几乎所有重大事件都有“红地毯”的参与。古希腊悲剧《阿伽门农》中首次出现了表示隆重欢迎回归的走红毯仪式。到了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奥斯卡颁奖设计的走红地毯环节把“红地毯”仪式带火了,红地毯被赋予庄严和高贵的含义。
走红地毯常常出现在重要的大型庆典中,但现在有些幼儿园却流行“走红毯”,这是咋回事?
01幼儿园红毯“攀比”心理太重,家长盛装出席,只为了给孩子充面子
进入21世纪后,“走红毯”变得平民大众化,现在不仅是大学,中小学和幼儿园都兴“走红毯”。
蓉蓉妈收到了女儿在读的幼儿园办学10周年庆典晚会的通知,通知里特地强调晚会的“走红毯”仪式很隆重,提醒各位家长要好好准备。
蓉蓉妈十分不解,明星走红毯拼衣品、气场,增加人气,让孩子走红毯,图的是啥呀?
但女儿回来后非常开心,一直嚷嚷着要在晚会上穿最漂亮的裙子,成为幼儿园最靓的娃,不忘提醒爸妈要打扮漂亮一点,要比别的爸妈要好看,不然会被同学看不起。蓉蓉妈很无奈,翻遍衣柜也找不到一件合适的晚会礼服。
蓉蓉妈和别的家长聊起了如何准备,听说有的宝妈竟然花大几千甚至大几万租借或购买名牌礼服,还有的“突击”做SAP保养,有的还特地紧急购买最新款名牌包包……
如此盛装出席,为的就是不给娃“丢脸”,走红毯时让人眼前一亮,给孩子充面子。
蓉蓉妈觉得,这哪是晚会啊,这根本就是“攀比”行为大赏,攀比心理太重了!这可比幼儿园“内卷”还害人,有必要吗?
02“走红毯”成攀比,比的是家庭的软实力和硬实力
一听到幼儿园要“走红毯”,许多人的第一感觉就是这明显是“攀比”“拼爹拼妈”行为,拼的就是家庭的硬实力,也就是经济实力、父母的积蓄。
从孩子爸妈的穿着、佩戴的首饰、使用的手机以及走红毯的底气等等都能看出这个家庭的经济实力,不过也不排除是“打肿脸充胖子”。
除了硬实力,还比家庭的软实力,也就是家庭教育。
从家长和孩子的穿着可以看出家长的品味,从身材和外貌和在红毯上的表现一个人的性格,比如是自信还是胆怯,是自觉高人一等藐视他人还是彬彬有礼,家长的素质和社交等能力也就显而易见了,孩子的教养也在红毯上展露无遗,谁是家庭教育的“王者”,走一次红毯也许就能分出高下。
“走红毯”的确可以看出一个家庭的经济和教育水平,然而通过对比分出高下又有何意义呢?走不走红毯,并非家长们能决定,虽然说带娃“走红毯”很无奈,但聪明的家长都会借机教育孩子,不仅消除了孩子的“攀比”心理,还能培养出好品质。
03带娃“走红毯”未必是坏事,家长可以借机教育孩子
1.引导孩子正确看待活动
在老师和孩子看来,“走红毯”并非是攀比的活动,也许只是家长心里觉得是攀比。孩子心里有想让自己家比别人好的想法很正常,家长一旦过度解读,就会以为孩子心里有攀比的想法。
家长们应该明确告诉孩子,走红毯的意义是什么,比如是带上全家人给同学们认识,而非比谁长得漂亮,谁穿名牌。这样引导,孩子还会有攀比心理吗?
2.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和应变能力
走红毯比的不应该是家庭财力,而是展现孩子的自信和应变能力。在上场前给孩子做个“培训”,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不可以做什么,做好充足的准备,多多鼓励孩子,锻炼孩子上台的胆量,并提高孩子为人处的能力。
3.培养孩子的金钱观
年纪小的孩子都会有“别人有,我也要有”的心理,若孩子过分要求超出家庭承受范围的物质,比如要求爸妈买名表,戴名贵的首饰,这时候家长就要反省了,是不是没有引导好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消费观。
家长可以借走红毯这件事告诉孩子“每个人的家庭条件都不一样,有时候爸爸妈妈无法给你最好的东西,这些东西需要你努力争取”,让孩子正确看待物质消费。
走红毯这件事,既然无法拒绝,那就欣然接受把,今日不走,也许明日就要走,走红毯也是迟早的事,利用这机会教育孩子才是主要的!
今日互动话题:你怎么看待幼儿园“走红毯”这件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