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点击上方"金母子"↑免费订阅本刊
提示:文章较长建议先收藏下
知灸者福艾灸有哪些作用?
1、温经散寒
专门解决“冷痛”的问题,人的生命活动有赖于气血,气行血则行,血行得温,所以寒则气收,热则气疾。艾条或艾绒以其热力通透,温通经络,透达脏腑,起到温经散寒的作用,更能以热引热,引出体内真阳。
2、通经络
身体有痛,痛的原因中医总结为“不通则痛,不荣则痛”。艾灸有非常好的通经络的作用,能够调和气血,疏通经络。
3、调经、治痛经、治腹部冷痛
艾能温经脉止痛,尤善调经,中药学上认为艾为治妇科下焦虚寒或寒客胞宫之要药,与香附、当归、白芍等合用,为古方“艾附暖宫丸”。
4、治疗虚寒性出血
治疗虚寒性出血症最好,尤其是妇科崩漏下血,也可以治疗血热妄行出血症。
5、扶阳、升阳
艾为纯阳之物,在督脉上作督灸,是最好的扶阳方法,由于阳气虚弱不固等原因可致上虚下实,气虚下陷《灵枢·经脉》篇云:“陷下则灸之”,故气虚下陷,脏器下垂之症多用灸疗。因此,灸疗不仅可以起到益气温阳,升阳举陷,安胎固经等作用,对卫阳不固、腠理疏松者,亦有效果。
6、调节阴阳平衡
人体阴阳平衡,则身体健康,而阴阳失衡人就会发生各种疾病。艾灸可以调节阴阳补益的作用,从而使失衡之阴阳重新恢复平衡。古人认为阴平阳秘,不生疾患。
7、保健调理延长寿命
保命之法,艾灼第一。正所谓“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艾灸有回阳救逆的作用在古书上就有记载。气阴两脱急取神阏、关元艾灸以回阳救逆。阳气虚弱不固,轻者下陷,重者虚脱。艾叶性属纯阳,火本属阳,两阳相合,可益气温阳,升阳举陷,扶阳固脱。调节免疫,延年益寿。
艾灸的作用原理艾灸疗法是传统中医学中防病救疾的独特治疗模式之一,是中医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艾为纯阳之物,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
艾灸治病的基本原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艾的热效应的作用原理。
以热引热: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虚寒之症,内气虚也,脏腑寒也,用艾灸纯阳之火引出体内正气阳气,逼出体内湿气寒气,比如古艾世家的督灸,就是助阳的灸法典型。
借热助阳:从中医的阴阳角度来讲,最能代表阳气的是太阳。古人发现,把干燥的艾绒放在太阳底下烤,会起到一个助燃的作用,叫做“引天火”。古人发现艾的扶阳效果最好,所以选择艾作为艾灸的原材料。
解表驱邪:人为什么要生病呢?主要是人体外面的风寒暑湿燥火,中医管它叫邪气。这种东西不断地由体外进入体内,我们就会生病。治病的过程刚好是反过来的:通过阳气不断地生发,由里往外,把进入体内的邪气不断地排泄出去,就是中医讲的治疗疾病的过程。
第二:艾的药效应作用原理。
艾属于温经止血药,能够温经止血,散寒止痛。治疗虚寒性的出血(尤其是妇女崩漏下血);主治月经不调、痛经、腹部冷痛等妇科病,尤善调经,为妇科下焦虚寒或寒客胞宫之要药;能温运气血,透达经络。
第三:艾火的红外线理疗机理
艾灸燃烧时产生的热量,是一种十分有效并适应于机体治疗的物理因子红外线,主要为近红外线,热力穿透性强,可以透达10mm以上,并被机体吸收,被毛细血管传输到更深远的部位;艾灸的红外线可以促进细胞代谢,增强免疫能力。
第四:艾的止痛的作用原理。
气血通畅消瘀散结。不通则痛,气血瘀滞而肿,艾灸之法,破结化坚,以通为用,引毒外出。
第五:经络穴位对灸法敏感。
有一种灸法叫热敏灸,灸感能够沿经络穴位走窜。药之不到,针之不及,必须灸之,所以艾灸的经络穴位疗法疗效显著。
正是有这些疗救疾病的机理,才有“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的说法。
艾灸的美容作用艾灸可以通经络行气血,使人精神容颜焕发,养颜美容。古艾世家推荐美容艾灸方:
1、养颜面部灸法隔姜灸。选取穴位头维穴、阳白穴、太阳穴、四白穴、迎香穴、地仓穴、颊车穴。操作方法:隔姜灸:腧穴上放置姜片,姜片用竹签穿孔,姜片上放置艾柱,每个穴位3壮,隔日一次。
古艾世家提供
2、巡经灸法。对于巡行于面部的阳明胃经循经施灸,采用悬灸法,距离皮肤3厘米,从承泣穴经四白穴、顴髎穴、迎香穴、地仓穴、大迎穴、颊车穴、下关穴到头维穴,往返来回,每次5-10分钟,每天1次。
3、月经间歇期灸法。在月经间歇期灸取:关元、归来、足三里、肝俞、肾俞、太冲穴,采用隔姜灸法或悬灸法。
中医认为,艾灸具有温阳补气、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等作用。《本草正义》中说:“古人灸法,本无一症不可治,艾之大用,惟此最多。中医认为,坚持艾灸可以平复皱纹、淡化色斑、消除面部虚胖。
艾灸和气血、经络、元阳的协同作用艾灸治病,艾灸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力推的中医优势技术,艾灸技术流传千年,效验无数,有非常强的群众基础,我们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今天古艾世家的吴老师就给大家具体解释一下艾灸和气血、经络、元阳的关系。
气血的重要性
气看不见摸不到,就像《老子》中的道,道生于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黄帝内经》说“人以天地之气生”,气源自先天和后天,是元气和正气,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内灌脏腑,外濡腠理。气具有推动作用、气化作用、温煦作用、防御作用、固摄作用、营养作用。
血是由脾胃运化所产生的水谷精微和行于脉中的营气所构成,含有丰富的营养与滋润物质,是构成人体、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血行于脉中,精血相互化生,内连脏腑,外连肌表,由五脏共同协作完成血的运行。血的作用有营养与滋润、感觉和运动的基础、神智获得的物质基础、女子之本。
艾灸和气血的重要关系
艾灸的一项重要作用是行气活血。灸法可以使局部乃至全身感到温暖舒适,灸的刺激可以使气机调畅,营卫和谐,起到行气活血的作用,气血的运行,遇寒则凝,得温则散,所以一切气血凝滞、经络麻痹,均可以用艾灸来温经通络、散寒除痹。《神灸经纶》中记载:取艾之辛香,能通十二经,入三阴,理气血,以治百病,效如反掌。
经络的重要性
经络是特有的人体结构和组成部分之一,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是沟通内外、上下的一个独特系统,它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无处不在,遍布全身,将人体脏腑组织器官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脐是经络的的总枢,经气的汇海。经络可以通行气血,濡养全身;抵御外邪,保卫机体;平衡阴阳,调节功能;传导感应,反应病情。
艾灸和经络的重要关系
艾灸可以温通经络,用艾灸治病,主要是想用艾灸打通人体阻塞的经脉、用阳气滋润虚弱的脏腑。气血充足了,正气才能对抗病邪。而且通经络、补阳气不仅能治病,发现活用它们还能找到疾病,甚至一些很小的疾病也能找到。艾灸发汗,通过经络传导可以给病邪一个出口,达到治病的目的。灸感能够沿经络穴位走窜。药之不到,针之不及,必须灸之,所以艾灸的经络穴位疗法疗效显著。
元阳的重要性
中医谓人体阳气的根本。生命运动的原动力,来源于德基。人体中元阳相当于水库,经络相当于水渠,水渠里的淤泥相当于经络里的风寒湿热毒,如果元阳足经络畅通人就没有病;如果元阳损耗多(不足)经络里的风寒湿热毒少输送能量的通道会似通非通,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如果经络里的风寒湿热毒严重使经络不通造成身体系统不平衡,形成体内垃圾就是病,严重的就成肿瘤。
艾灸和元阳的重要关系
中医名医李时珍曾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艾叶生则微苦太辛,熟则微辛太苦,生温熟热,纯阳也。可以取太阳真火,可以回垂绝元阳。《神灸经论》上说:夫灸取于火,以火性热而至速,体柔而用刚,能消阴翳,走而不守,善入脏腑。取艾之辛香为炷,能通十二经,入三阴,理气血,以治百病,效如反掌。
中医《伤寒论》认为所有疾病是因身体系统不平衡所致。不平衡原因是经络传导平衡的指令信息受阻或堵塞所致。受阻的原因主要是风寒湿热侵入经络系统造成。灸疗时艾烟的纯阳性成分,通过渗透肌肤穴位进入经络,把风寒湿热排出体外,补益元阳,达到“以平为期”健康养生最佳状态,则人身本有的免疫功能、强大恢复能力自然显现,百病自愈。
艾叶的其他作用艾,又称医草,艾蒿。常用作灸法,被广泛应用做各种疾病调理,医家用灸百病,故曰灸草。
要知道艾不光可以用灸,还有很多其他重要用途,今天古艾世家的吴老师就要跟大家具体介绍下。
1、艾煎服能温经止血,尤其是虚寒性出血。
川芎6~10g、当归10~15g、芍药10~20g、阿胶10~15g、干地黄15~50g、艾叶6~10g、甘草3~6g。水煎,阿胶另烊后兑入,温服,每日二次。
2、艾叶口服可以调经暖宫
艾叶炭克、香附克、白芍克、当归克、生地黄50克、川芎克、黄芪克、吴茱萸克、官桂25克、续断75克。一次6克,一天2-3次。
3、止痒
艾叶外用有祛湿止痒、抑菌的作用。湿疹导致的皮肤瘙痒、脚部细菌滋生引起的瘙痒,可用艾叶煎水,清洗、浸泡。
4、止风湿痛
艾叶有活气血、逐寒湿、温通经络的作用。用菊花与艾叶一同制作成护膝以及护腰垫,可以缓解关节红肿、酸痛、僵硬,以及腰背酸痛等。
5、调理痛经
艾叶有暖血温经的作用,又能壮子宫,所以治疗妇科疾病的方剂中多会添加。当女性发生痛经时,可以食用艾叶煮蛋、艾叶母鸡汤或艾叶红糖茶来调理。
6、缓解头痛颈椎腰椎病
艾叶枕头对调理因天气寒冷、潮湿引起的头痛有较好的效果,长期使用艾叶枕头还可以预防感冒与缓解颈椎疼。
7、止盗汗
清醒时候不流汗,一旦入睡便会大量的出汗,中医称这种现象为盗汗。《本草纲目》指出,可用艾叶10克、白茯苓15克、乌梅3个,一同煎水,睡前服用治疗盗汗。
8、治血热出血症
吐血、衄血,血色鲜红,口干咽燥,舌红或绛,脉弦数。生荷叶9g,生艾叶9g,生柏叶12g,生地黄15g,研末成丸,水煎服。
9、杀菌作用
艾叶在体外对炭疽杆菌、α-溶血链球菌、B-溶血链球菌、白喉杆菌、假白喉杆菌、肺类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柠檬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葡球菌、枯草杆菌等10种革兰氏阳性嗜气菌皆有抗菌作用。
10、治产后腹疼
陈蕲艾二斤,焙干,捣铺脐上,以绢覆住,熨斗熨之,待口中艾气出,则痛自止。
11、艾叶泡脚
用艾叶泡泡脚就不错,每天泡15~20分钟,到身上出汗为止,对缓解痛经很有效。首先取艾叶30克,生姜克,白酒毫升。将艾叶冼净,生姜切成厚片,放入锅中,加适量水煎煮30分钟后,去渣取汁,倒入盆中,加白酒,先熏蒸后泡足。
12、艾叶去黑眼圈
取艾叶一小把,煮水后泡脚或用纯艾叶做成的清艾条取1/4,撕碎后放入泡脚桶里,用滚开的水冲泡一会儿,等艾叶泡开后再兑入一些温水泡脚,泡到全身微微出汗。一般连泡数次,约2—3天后即可有效。同时要多喝温开水,不吃寒凉的食物,注意休息。坚持一段时间后,由体内虚火引起的黑眼圈就会明显好转。需要注意的是,用艾叶水泡脚时,必须停吃寒凉的食物。还可在用艾叶水泡脚的同时喝一杯生姜红枣水。
13、艾叶治褥疮
研究发现,艾灸与艾灰外敷联合用药治疗褥疮在临床上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患者褥疮创伤面愈合较快,副作用少,安全性高,能够明显减轻患者痛苦,降低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当然艾叶的作用还不仅仅这些,还可以做出诸多的美食,如艾草青团子、艾草糍粑、艾草蒸蛋、艾草饺子等,但是使用艾草也有一定注意事项。首先,不宜一次性服用太多,容易引起恶心、呕吐以及腹部不适等。其次,艾草中的油脂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性,如果出现皮肤发热、潮红,最好停止使用。
预告:金母子8月5号有中医灸疗师培训课,欢迎报名!
精彩内容:
1.厦门金母子8月份催乳师培训开课通知
2.金母子催乳师培训班,7天帮助女性实现梦想
3.中医灸疗师福建首期8月5日开课啦,首期巨献0元优惠等您来拿
4.宝宝夏季湿气重,小儿推拿教你防暑除湿!
5.追奶切忌盲目,分清这6种少奶原因,追奶更有保障
金母子母婴培训项目介绍:
金母子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药科技开发交流中心授权培训中心,福建省正规权威培训中心。
拥有职业培训六大项目,中医催乳师、中医小儿推拿保健师、中医产后康复师、中医母婴保健师、育婴师、中医灸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