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它并不是一种疾病,往往与眩晕同时存在。有的耳鸣者还会有心悸、健忘、急躁易怒、五心烦热、失眠等症。
因为艾灸的活血化瘀和舒筋通络的作用。多数耳鸣患者是脑部或颈椎有一些问题而导致的耳鸣,那么用艾灸在耳周可以起到疏通血管,促使阻塞的血管和神经活跃以及修复,艾灸是热胀冷缩的。艾灸后血管扩张,会解决阻塞和动脉硬化,所以说,用艾灸治疗耳鸣会有很好的效果。
病因: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若是肾阴虚或者是肾精不足,精血亏血耳失所阳,虚火上扰请窍,会导致耳鸣。
诊断
耳鸣、耳聋在中医上又分为很多证型。
1.风邪外袭症见猝然耳鸣、耳聋,头痛恶风或有发热,骨节酸痛,或耳内作痒。治宜祛风解表。
2.肝胆火盛症见卒然耳鸣、耳聋,头痛面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或夜寐不安,大便秘结。治宜清肝泄热。
3.痰火郁结症见两耳蝉鸣,有时闭塞如聋,胸闷,痰多。治宜化痰清火,和胃降浊。
4.瘀阻宗脉症见耳鸣、耳聋如塞,面色黧黑,耳流陈血。治宜通窍活血。
5.中气不足症见耳鸣,或如蝉噪,或如钟鼓,或如水激,久则耳聋,面色黄白,倦怠乏力,神疲纳少,大便易溏。治宜益气健脾,升提中气。
6.阴血亏损症见耳鸣嘈嘈,甚则耳聋,面色无华,唇甲苍白。治宜补益气血。
7.肝肾亏损症见耳鸣、耳聋,兼有头晕目眩、腰酸遗精,或兼有肢软腰冷、阳痿早泄。治宜补益肝肾。
选穴原则:先取翳风穴、听宫穴促进耳部气血循环,加强气血对耳朵的滋养功能;接着取肾俞穴来补肾聪耳;若是由阴虚所导致,则取太溪穴、涌泉穴、照海穴来滋阴补肾;若是精血不足导致的,可取足三里穴、脾俞穴、胃俞穴、来补益气血。
主穴:翳风穴、听宫穴、肾俞穴
辅穴:太溪穴、涌泉穴、照海穴或者足三里穴、脾俞穴、胃俞穴
操作方法:用蕲艾条温和灸以上各主穴,每穴灸15分钟左右,辅穴根据症状选择1穴,每天1-2次。
实证耳鸣、耳聋因肝胆风火上逆少阳经气闭阻而致。起病突然,耳鸣如潮涌雷鸣,听力减退或丧失,痛苦难忍,或伴有暂时眩晕,可伴鼻塞流涕,或有头痛、耳胀闷,面红目赤,口苦,鼻咽发干,或有恶寒发热,身疼易怒,便秘尿黄。舌淡红,苔薄黄。
艾灸取穴:听宫穴、翳风穴、偏历穴、丰隆穴、太冲穴
灸法:用蕲艾条雀啄灸,每穴10分钟,以皮肤红晕温热为度,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休息2天,再灸第二个疗程。灸至耳鸣消失,听力恢复正常为止。
虚证多因气虚血滞、肾精亏虚、耳失濡养所致。起病较缓,耳鸣声如蝉鸣,音调较低,听力减退较轻,腰膝酸软,失眠多梦等。
艾灸取穴:太溪穴、肾俞穴、听会穴、关元穴
灸法:用蕲艾条温和灸,每穴15分钟,以皮肤红晕温热为度,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休息2天,再灸第二个疗程。灸至耳鸣消失,听力恢复正常为止。
症状表现:双耳鸣响如蝉噪,耳中发胀,鸣声不绝,伴有寒热,头痛,有时鼻塞如聋。
灸疗原则:清热祛风,利窍复聪,主要取穴手足少阳、手阳明经穴。
灸疗穴位:合谷穴、外关穴、听宫穴、足临哭泣穴。
艾灸方式:艾柱隔蒜灸,上方每穴施灸3壮,或用蕲艾条悬灸,每穴位15分钟左右(每个穴位灸透为止),隔日一次,5次为1疗程。
症状表现:卒然耳鸣、头晕,头痛眩晕,面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怒则耳鸣更甚,或夜眠不安,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悬数。
灸疗原则:清肝泻热,熄风通窍,主要取手足少阳、足厥阴经穴。
灸疗穴位:听会穴、侠溪穴、太冲穴、中渚穴、翳风穴。
艾灸方式:用蕲艾条温和灸,每穴5-10分钟,每日1-2次,7-8日为1疗程。
引起耳鸣的因素很多,往往我们单纯针对耳朵的治疗,不知道发病的诱因,就很难治愈。为什么用中医的方法调理耳鸣效果会很好?这也是中医思维与西医的不同之处。识别文末十月中科白癜风专家会诊十月中科白癜风专家会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