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批判系列之一中医是神话不是科学

提要:中医以天圆地方证明头圆脚方,以天证明人有块骨头且有个穴位,以吃啥补啥以形补形等胡乱类比来用药。2千年前西方已经认识到脑主神明,中国人直到清末才认识到。中医不知细菌病毒、不承认脑主神明和基因,怎能治病?今天,中医界还花上亿的民脂民膏来论证“心主神明”。中医是中国人愚昧的最集中体现。中医是一种钓鱼骗术。中草药的正面作用被生意人中医师有意地夸大了,其可怕的毒副作用却被掩盖了。草药的副作用是现代科学发现的。世界各国政府都抛弃传统的草药,唯独中国把它当宝。荒唐!!!中医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中医成了谋财害命的骗子;导致乱挖植物,破坏环境……

一、中医是神话不是科学

张功耀把医学发展分为五个时期:1)本能的医学。本能医学是人类依据自己求生的本能来对付疾病的方法,“自己是自己的医生”。2)巫医。巫医是通过献祭、祈祷和巫术治疗疾病的方法。3)信仰治疗是通过宗教信仰的仪式、方法来增强患者征服疾病的信心。4)哲学医学是以希波克拉底的“体液说”、阿斯克来皮亚德的“粒子说”和盖仑的“灵气说”为代表的哲学医学。其中,盖仑的哲学医学在欧洲占统治地位达年。中医以古中国的诡辩哲学为基础,为玄学医学。5)科学的医学即当代全世界流行的以科学为基础的医学。

中医是介于本能的医学、巫医和玄学医学之间的直觉医学。中医不属于经验医学;经验医学是通过观察、实验和测量不断累积有效,纠正无效和排除有害的医疗方法。中医属于直觉医学;它是依据某些相似性或相异性而采取的治疗方法。当人们看到某些植物的叶子长得像肺,就用这样的叶子治疗肺病。当人们看见牛有力气,老虎威猛,于是就有人以为吃这些动物的骨头或生殖器,就能够解决男性的体能低下或性功能衰退问题。这些就属于直觉医学。现代中医是典型的伪医学,有三个主要特点:一是不进行任何科学实验,蔑视生命安全,通过玩弄一些神秘主义词句就草率地决定对疾病的治疗方案;二是完全蔑视医学科学所必须遵循的因果关系和原理关系原则,把完全不相干的疾病,如银屑病和荨麻疹,腰椎间盘突出和关节炎,用同一种方法来治疗;三是拒绝对治疗后果进行科学统计和科学评价。

许多中药都以神话为依据。李时珍为了说明人参得“地之精灵”,在《本草纲目》记载了一则故事:“《广五行记》云:隋文帝时,上党有人宅后每夜闻人呼声,求之不得。去宅一里许,见人参枝叶异常,掘之入地五尺,得人参,一如人体,四肢毕备,呼声遂绝。观此,则土精之名,尤可证也。”这是央视《走进科学》的最初版本。人参长得像人形,所以能补人,几乎就是一种包治百病的神药。这不过是原始巫术“以形补形”的幻想。人参经现代科学几十年严格研究以后,结论是:人参既没有药理作用,也没有营养作用;相反却会加重某些疾病(如高血压、便秘、咯血、重感冒、失眠、过敏)。即使是“上好的”人参,对于所有的疾病来说都是没有意义的。徐大椿说:“先破人之家而后杀其身者,人参也。”

《本草纲目》还记载了一则传奇以证实黄精久服轻身延年不饥。徐铉《稽神录》云:“临川士家一婢,逃入深山中,久之,见野草枝叶可爱,取根食之,久久不饥。夜息大树下,闻草中动,以为虎攫,上树避之。及晓下地,其身然凌空而去,若飞鸟焉。数岁家人采薪见之,捕之不得,临绝壁下网围之,俄而腾上山顶。或云此婢安有仙骨,不过灵药服食尔。遂以酒饵置往来之路,果来,食讫,遂不能去,擒之,具述其故。指所食之草,即是黄精也。”

胆结石的化学成分以胆固醇和胆色素为主,其形成与胆管胆囊的慢性炎症和胆汁淤积有关。西医的解释,浅白易懂。中医的解释则有神话色彩,据《本草纲目》引经据典的解释,结石主要是“精气凝结”而成。“精气”是一种神奇的东西,它不是一般意义的物质,而是精神和物质合二为一的东西,现代化学是无法分析其成分的。这也难怪现代中医一直不肯放弃“精气”这个概念。古人认为,精气凝结成石在大自然中是广泛存在的现象。如:如来佛的舍利子,流星陨落为石,都是精气凝结使然。用心过度,专心成癖,这是中医结石的病理机制;所以人的结石叫“癖石”,牛的结石叫“牛黄”,狗的叫“狗宝”,其他走兽不管三七二十一叫做“鮓答”,都是精气过度凝结所致。这些结石不仅被认为有神奇的药效,还可以呼风唤雨。明陶宗仪《辍耕录.祷雨》:“往往见蒙古人之祷雨者……惟取净水一盆,浸石子数枚而已。然后默持密呪,将石子淘漉玩弄,如此良久,辄有雨……”《本草纲目》所引用的故事比之还要离奇得多,比聊斋还要聊斋。李时珍引《世说新语》中的“贞妇登山望夫,化而为石”的故事,做医学分析说:“此盖志一不分,遂入于无情也。”李时珍相信望夫石是美女变化而成的。又引《宋史》记载:“石工采石,陷入石穴,三年掘出犹活,见风遂化为石”,分析说:“此盖吞纳石气,久而与之俱化也。”李时珍信以为真。佛教神迹就多了,李更不怀疑。最美丽的故事来自《程子遗书》:“波斯人发古墓,见肌肤都尽,惟心坚如石。锯开,中有山水如画,旁有一女,凭阑凝睇。”李认为“盖此女有爱山水癖,遂致融结如此。”此女若是潘金莲,心内壁刻的岂不是春宫画?可见,中医是神话不是科学。

阴阳五行学说使中医沦为诡辩的玄学。中医的理论基础是从《易经》的传统所遗留下来的。《易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算卦的书,算卦的方法没有逻辑。书中充斥着阴阳、占卜、天人感应、风水、巫术等传统迷信。《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阴阳者,天地之道也(即万物的本源),万物之纲纪(万都都须分阴阳),变化之父母(阴阳交配生后代),生杀之本始(生死由阴阴决定),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这一段排比句仿佛战斗宣言,旗帜鲜明地的表明“阴阳”理论不仅是中医的根本,也是宇宙万物的总规律。中医是片刻离不开阴阳的!所有的科学技术都与阴阳无关。只有中医药非要阴阳不可,还有算命、风水、星象等上不得国家学科分类标准的“在野学科”也是离不开阴阳的。显然,中医与算命、风水、星象具有相同性质。可以说,中医是混进国家队的“在野学科”——伪科学。

中医卫道士们说:科学的模式不止一种。西医是科学主义的医学科学模式,中医是东方人文主义的医学科学模式,是两种不同体系的科学,彼此“不可通约”。因此,不可用西医的眼光或者用西方科学的观点看待这个独特的体系。这样一来,中医和科学之间的冲突就合理地解决了。而且,这个“科学多模式论”在国内得到许多人的认同。

科学多模式论者错在哪里?错在他们不知道科学的本质!科学坦率地承认自己的认识有局限性。这是科学的本质。也就是说:科学对于不能解答的事物可简单地承认未知,但是永远不会臆造出一个神、“智能设计者”、“天”、“更高层次”、“超宇宙”者来解释万事万物。然而,中医却以超自然的“天”作为其理论基点,所以,中医和科学无关。

早期的中国智者曾认为,天与人是共通的。《淮南鸿烈》提出了“人副天数”的观点。该书写道:“蚑行喙息,莫贵于人,孔窍肢体,皆通于天。天有九重,人亦有九窍;天有四时以制十二月,人亦有四肢以使十二节;天有十二月以制三百六十日,人亦有十二肢以使三百六十节。故举世而不顺天者,逆其生者也”。又道:“夫精神者,所受于天也;而形体者,所禀于地也。……故头之圆也象天,足之方也象地。天有四时五行九解三百六十日,人亦有四肢五脏九窍三百六十节。天有风雨寒暑,人亦有取与喜怒。故胆为云,肺为气,肝为风,肾为雨,脾为雷,以与天地相参也,而心为之主。是故耳目者,日月也;血气者,风雨也。”

董仲舒几乎原封不动地把《淮南鸿烈》中的“人副天数”搬到他的著作里,从而建构起了“天人合一”说。董仲舒的“天人合一”理论,是借人与自然的关系阐释人与人的关系,即“天人合一合于人”。具体说来,“天人合一”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天人同构”、“天人感应”、“天人相通”。“天人同构”——董仲舒鼓吹“天人相副”,即无论在肉体或精神方面,人都是天的副本,人是天按自己的样式造出来的。《春秋繁露.为人者天》说:“天亦人之曾祖父也,此人之所以乃上类天也。人之形体,化天数而成。”譬如,天是圆的,所以人的头圆;地是方的,所以人的脚方。人为什么有两只眼?因为天有日月。天有五行,人有五脏;天有四时,人有四肢;天有春夏秋冬,人有喜怒哀乐……因为“天人同构”,所以“天人感应”。春秋繁露.阴阳义》云:“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之,天人一也”。即:天是有喜怒哀乐的天,可以和人感应,能给人以吉凶祸福。譬如说,天上出了“扫帚星”,人间就要倒大霉。如果出了“祥瑞”,则证明当今皇上乃“尧舜之君”。自然界出现不寻常的现象——日蚀、月蚀、陨石坠落、花木不合时令的开放或生长,都被视为上天的警示;洪水泛滥或久旱不雨、蝗虫蜂起,不只是警告同时也是上天在施行惩罚了。歧山地震因为周幽王宠信了褒姒而导致上天惩罚人类。这种“天人合一”中的“天”,不是自然之天,而是有人格意志的神。“天者,百神之大君也。”天是管理百神的大神。

董仲舒所谓的“天人相通”,其核心在于人与天神“相通”。也就是说,上天的意志是通过人间的天子在世俗社会中得到贯彻的,即所谓的“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就该“受命于天子”,“王者父天母地(即天为父,地为母),为天之子”(《白虎通》卷一)。“天人合一”把统治者地位神圣化、绝对化、永恒化——皇帝“奉天承运”。中国古人把人间的等级制度投射到天上。天上的星座等级最早出现于马马迁《史记.天官书》,天上的一个个星都是天的官员或官厅,天做为整体象征了国家的等级体制。司马迁写道:“凡举事无逆天数”,“天有十二辰而作十二本纪;天有十干,作十表;天有八方,作八书……”这种“天人合一”思维方式扩散到民间,便成了天上落下一颗星,地上就要死一个人;万物皆有灵性:不仅人能修炼成仙,狐狸也能成精,石头也可通灵;雷公电母、财神瘟神等众多与人的安危祸福相关神,都在《封神榜》上有名有姓,而人民也真个把他们供奉起来;闹旱灾了,禁屠宰、关南门、求龙王;出现瘟疫,请道士打醮,找端公跳坛神;有人亡故,请阴阳先生占卦找风水宝地埋葬,以求多福多寿多子孙……直到到中华民国时期仍是常有的事。

李慎之先生指出:“道家、中国化了的佛家、法家、阴阳家、兵家、农家、医家,以至风水、气功、武术、房中术……”都把“天人合一”作为自己的出发点与归宿点。

中医理论正是在董仲舒的理论指导下构建的。《灵枢.邪客》说:“天圆地方,人头圆足方以应之。天有日月,人有两目。地有九州,人有九窍。天有风雨,人有喜怒。天有雷电,人有音声。天有四时,人有四肢。天有五音,人有五藏。天有六律,人有六府。天有冬夏,人有寒热。天有十日,人有手十指。辰有十二,人有足十指、茎、垂以应之;女子不足二节,以抱人形。天有阴阳,人有夫妻。岁有三百六十五日,人有三百六十节。地有高山,人有肩膝。地有深谷,人有腋腘。地有十二经水,人有十二经脉……此人与天地相应者也。”

中医的“天人合一”,本意是想用“已知”的天来解释“未知”的人体。中医认为人是小宇宙,并与大宇宙同构对应,这全是胡扯。早在战国时期荀子就在《天论》中驳斥了“天人合一”,他明确地指出“天行有常”,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天不能主宰人类,人类也不能把主观意志强加于自然。稍微有点现代科学常识的人都知道,人的头顶是圆的并不是因为天是圆的;人的脚板是方的并不是因为地是方的。同样道理,并不会因为一年天而使得人体的骨节是块。南宋著名的法医学家宋慈在《洗冤集录》的《验骨》中说:“人有三百六十五节,按一年三百六十五日。男子骨白,妇人骨黑……”《验骨》错谬百出,且不论其男女骨白骨黑、把牙算成骨的荒谬,怎么计算,都凑不齐!《验骨》提供的数字加总的结果是:男子包括牙齿共块,不包括牙齿块;女子包括牙齿共块,不包括牙齿块。现代医学解剖证实:人体共有块骨头,约占人体体重的1/5-1/10左右。

《黄帝内经》的作者认为“天至广,不可度;地至大,不可量。”不仅远低于古希腊智者的水平,而且低于《山海经》作者和《周髀算经》作者的水平。但是他在发挥“天人相应”那一套理论时却默认天地为有限的,这就是一个很大的矛盾。如果承认天地是无限广大的,就不能说“地有十二经水,人有十二经脉”,也不能说“地有九州,人有九窍”。《素问》说:“天不足西北,故西北方阴也,而人右耳目不如左明也;地不满东南,故东南方阳也,而人左手足不如右强也。”黄帝内经的作者认为:右眼视力比左眼视力好的人属于天理难容,左撇子的人属于地理难容,这两类人不符合天地阴阳的大道理——白痴言论。据当代人考证:《黄帝内经》的作者只有四年级小学生的数学水平,而且还是四年级差等生的水平。一个如此低水平的数学糊涂蛋,不可能弄清楚错综复杂的人体医学问题。可见,属于“人文主义的科学模式”的中医根本不可能是科学,而是迷信神话诡辩的大杂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fengkj.net/pqyfy/894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