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讯冬病夏治ldquo三伏贴

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是中医传统养生保健疗法之一,它是根据《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的理论,利用夏季人体阳气最旺盛之际,治疗某些属于虚性、寒性的疾病,最大限度地以阳克寒,达到标本兼治、预防保健的作用。

记一下贴的时间:

初伏加强7月6日~7月15日

初伏7月16日~7月25日

中伏7月26日~8月4日

中伏加强8月5日~8月14日

末伏8月15日~8月24日

末伏加强8月25日~9月3日

三伏贴适合哪些病呢?

三伏贴主要适合所有阳气不足、虚寒体质人群、弱怕冷者或体虚易患感冒、免疫功能低下等(2岁以上)。

呼吸科病:支气管哮喘、顽固性咳嗽、变异性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慢性咽喉炎、反复易感冒者等。

脾胃病科:虚寒性胃痛、腹痛、慢性腹泻、肠功能紊乱等。

康复骨伤科:冬季易发的虚寒性关节痛、肩周炎、颈背腰痛、老寒腿、强直性脊椎炎、风湿及类风湿关节炎、劳损性关节痛等。

妇科:月经不调、寒性痛经、慢性盆腔炎、附件炎、不孕等。

小儿科:反复呼吸道感染(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等),儿童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小儿慢性咳嗽等。

皮肤科:冻疮好发者、慢性皮炎湿疹、银屑病、慢性荨麻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寒冷性荨麻疹及具有免疫功能紊乱者。

何谓“冬病”

“冬病”就是在冬天易发的病,此种病的易发人群多为虚寒性体质,也就是俗话说的“抵抗力低下,阳气不足”。

通常的症状:手脚冰凉,畏寒喜暖.怕风怕冷,神倦易困等,中医叫阳气不足,也就是自身热量(能量)不够,产热不足,寒从内生。这样的人即使在盛夏,不敢吹风扇,不敢开空调。一到空调的房间,就觉得四肢关节冷痛,睡觉也要盖着被子,穿着袜子。

为什么“夏治”

因为冬病患者本身体质就偏于虚寒,再加上冬天环境也是寒冰一片,两寒夹击。所以在冬天治寒症,就像是雨天里晾衣服,效果不理想。然而在盛夏之际,外界是暑热骄阳,这时候,通过冬病夏治,积寒躲在后背的膀胱经和关节处,最易被赶出来。

要记住,寒气是会沉积的。且身体被寒气侵袭的地方,必会气血瘀阻,这叫做“寒凝血滞,不通则痛”。若寒气停留在关节,就会产生疼痛,停留在经络就会使经络堵塞,气血也就流行不畅,不但会四肢不温,也常会有手脚发麻的症状出现。所以倘若不在夏日去除积寒,等到秋风一起,外寒复来的时候,就又会内外交困了。

什么是穴位敷贴?

“穴位敷贴”是我国传统中医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又称“天灸疗法”,是用中药作用于人体特定的穴位上,是一种刺激局部皮肤充血、潮红,甚至起泡的方法以调理气血,鼓舞阳气,增加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早在《黄帝内经》中就记载了这种治疗方法。

“穴位贴敷”的优点

优点是用药量小,经济方便,长期应用无明显毒副作用。

既能治疗常见疾病,又能保健养生,长期使用还能延年益寿。

冬病夏治穴位敷贴主要治疗哪些疾病?

(1)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鼻炎、体虚易感冒等

(2)消化系统疾病:虚寒性脾胃疾病

(3)小儿疾病:反复感冒、小儿鼻炎、咽炎、反复咳嗽、体质虚弱等。

(4)风湿关节病: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冻疮、四肢逆冷、免疫力低下等疾病。

(5)妇科疾病:慢性盆腔炎、痛经、月经不调等。

“穴位贴敷“的机理

一、透过间接作用,即药物对机体特定部位的刺激,调整阴阳平衡,以改善和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从而达到降低发病率和缓解症状的目的。

二、即药物的直接作用,当药物敷贴于相应部位之后,通过渗透作用,透过皮肤,进入血液循环,达到脏腑经气失调的病所,发挥药物“归经”作用。

“穴位贴敷”每次多久合适

贴敷首先要注意敷贴时间成人一般2--4小时,不超过6小时。3岁以上儿童不超过2小时。

若患者属于敏感体质,或用药曾出现起疱等反应,应缩短贴药时间;若出现瘙痒难忍、灼热疼痛感觉时应及时取下药物

“穴位贴敷”该注意些什么

应该禁食生冷刺激性食物及海鲜、虾等发物;

不要吃肥甘厚腻、生痰助湿的食物;

电扇、空调等在敷贴时不宜使用,以免影响治疗效果,待药物取下后可使用;

敷贴局部要保持干燥,避免运动出汗致敷贴脱落。

“穴位贴敷”时期的配合自我保健项目与效果

一般连续治疗三年左右,患者会发现寒冷季节这些慢性疾病发作的频率和强度都会不同程度的下降,这样的患者属于治疗效果比较理想的,应该长期坚持治疗穴位贴敷。

三伏贴不适人群!!!

3岁以下儿童,由于皮肤过于娇嫩,无法赖受药物的刺激

疾病发作期间不建议贴敷

有严重心肺功能疾病患者,对药物过敏者,皮肤有损伤或者长有疱,阴虚火旺者,孕妇等人群不适合三伏贴

糖尿病患者不建议“三伏贴”

年的“三伏天”

(1)农历三伏天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是治疗冬季好发难愈的慢性、顽固性疾病的最佳时机。(2)三伏(头伏、中伏、末伏)天一般是指夏至过后第三、四个庚日及立秋后第一个庚日。(3)建议在三伏前一周及头、中、末伏三伏日各灸治一次,三伏期间或后期各增加一次“加强灸”,灸治4至6次,疗效更佳。

三伏贴时间为每年夏季三伏天,

记一下贴的时间:

初伏加强7月6日~7月15日

初伏7月16日~7月25日

中伏7月26日~8月4日

中伏加强8月5日~8月14日

末伏8月15日~8月24日

末伏加强8月25日~9月3日

贴敷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fengkj.net/pqyss/6822.html


当前时间: